如何创建一所好的幼儿园,一所好的幼儿园会带给孩子什么?我们做教育的初心和梦想是什么?何不把“幸福”和“教育”连在一起,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,幸福地教,幸福地学?由此,“幸福教育,奠基未来”的办园理念应运而生,而该理念的提出者就是齐鲁名校长、山东省特级教师、山东省百佳园长、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、齐河县人大代表、齐河县机关第二幼儿园(以下简称“齐河二幼”)党支部书记、园长张建霞。
在平凡工作中彰显党员风采
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32年来,张建霞在工作中始终恪守着“奉献不言苦,追求无止境”的人生格言,将敬业、实干刻在骨子里,特别是入党以后,更是将责任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我以入党为荣
“入党是件光荣的事,我在个人简介中,最先介绍的就是自己的党员身份。”张建霞非常自豪地向记者说道。张建霞是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,到目前虽然只有16年党龄,但是她对入党的向往之心要追溯到14岁那年的秋天。
张建霞的父亲是一所学校的后勤主任。1984年的一天,40多岁、不善言谈的父亲从学校骑车回家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张建霞看着神情一反常态的父亲,紧张地问:“爸爸,你怎么这么高兴呀?”父亲兴奋地说:“我入党了,盼了这么多年,终于入党了!”入党?父亲那一刻的喜悦,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虽然当时不能理解父亲激动的心情,但是她深深地意识到入党是件很光荣的事情,并在心里默默许下了“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党员”的愿望。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攀登。兢兢业业的张建霞经过党组织认真、严肃地考察,在2006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。宣读完入党誓词的第一时间,她就给退休在家的父亲打去了电话:“爸,我入党了,现在是一名党员了!”听清女儿的话后,父亲激动地连说了三个“好”字。
成为党员的张建霞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,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在她的影响下,许多教师也纷纷申请入党。年轻教师马晓洁经考察于2020年正式入党。她说:“当时入党的时候感觉很荣幸,我的爷爷、爸爸,还有家里很多亲戚都是党员,从小就给我灌输以后要入党的想法,我也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。现在在大家的见证下,我终于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,非常自豪。”
在齐河二幼园服的左胸前,印有“中国、热爱”两个词,我想这里不仅仅饱含对幼儿园、对孩子的热爱,更是胸怀“国之大者”的表现,表达了对党、对国家的崇高敬意。
乡镇帮扶显大爱
2012年,齐河县域内一所所乡镇幼儿园拔地而起,伴随而来的是缺乏园长和科学管理等一系列难题。在齐河县教育和体育局“优质园+”办园模式的引领下,2013年,刚刚上任园长的张建霞带领老师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全面帮扶。
有一次,他们来到距离县城较远的马集镇中心幼儿园帮忙做环境创设。天黑了,张建霞和她的老师们完全没有走的意思,还想多干一会儿。但当时马集镇中心幼儿园的陈园长坐不住了,一再说“路上不好走”,催促她们赶紧离开。在陈园长的催促下,她们离开了。张建霞说:“当我们走到黄河大坝时,才明白陈园长说的‘路上不好走’是什么意思。那时候黄河大坝还没修好,道路崎岖蜿蜒,还没有路灯,我们几个女同志开车通过那里后身上都出了一身冷汗。”
幼儿园环境打造好了,紧接着她下派10余名骨干教师在乡镇幼儿园任园长进行科学管理。副园长李寒说:“当时我们先后帮扶了8个乡镇、10所中心幼儿园,所有的骨干老师都到乡镇当过园长,干1年、两年、3年的都有。期间,张园长在8个乡镇之间轮流给家长作报告,引领家长转变观念。不论是管理、环境还是课程,齐河二幼有的,我们都拿出来分享,毫不保留。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这10所中心幼儿园都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幼儿园的验收。”
张建霞对学前教育的无私奉献和对乡镇孩子的无限牵挂,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大爱,彰显了“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‘一面旗’”的真谛!
让老百姓的孩子接受到优质的教育
最近几年,张建霞格外得忙,但用她的话说“虽然累,但是值”。
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进入公办园,接受到优质的教育,在齐河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体育局的无私帮助下,2020年,齐河二幼增加了两项重要工作:开办分园、搬迁总园。张建霞作为幼儿园的主心骨,当仁不让地挑起重担,带领老师们一起干。
百合新城分园是齐河二幼的第一所分园。百合新城分园的执行园长马超说:“第一次走进百合新城分园,偌大的幼儿园空空荡荡,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走进院子看到地上堆放着许多建筑垃圾,我们都懵了。没等我们反应过来,张园长二话没说就开始搬地上的木板。”那天,他们上上下下清理垃圾,不记得搬运了多少趟,只记得晚上离开时张建霞对他们说:“大家跟着我受累了,对不住了,但是我们不能耽误孩子们上幼儿园啊。”
这边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分园,另一边总园也急待搬迁。
2020年4月22日,张建霞接到了搬迁总园的紧急通知。虽然雇了搬家公司,但是为了更快、更好地搬迁,她和老师们齐动手,手抬肩扛,电动自行车、三轮车都成了他们的搬家工具,最后他们用了不到6天的时间把积累了34年的“家当”搬到了新园。当所有物品清理归位,日子也渐渐走上正轨时,6月5日,因为膝盖过于疼痛,她来到医院做检查,结果医生告诉她:“膝盖严重积水,需要立即卧床休息。”6月8号,一直居家的孩子就要复学入园了,她怎么可能卧床休息?于是第二天她又一瘸一拐地来上班了。在这没日没夜的忙碌中,总园终于按时完成工作,顺利迎接孩子们入园。
2021年,齐河县委、县政府再次行动,提出“最好的位置建学校、最美的风景在校园、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”,努力让齐河孩子应上尽上、学校应建尽建、教师应招尽招、待遇应保尽保。因此,2021年9月,东海玉景园分园顺利开园;2022年9月,金辰天悦壹品分园顺利开园。截至目前,加上正在装修的桃园社区分园,齐河二幼由当初的一所园变成了“一园五址”的教育集团,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。
这一切,张建霞倾尽了太多的心血,付出了太多的艰辛,她用实际行动坚守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信念。
搭建平台助力教师幸福成长
张建霞一贯遵循“以情感人、以德育人、以理服人”的管理理念,赏识每一位教师,知人善任,在齐河二幼“智慧育人,幸福从教”并不是一句空话。
思想引领,开启幸福
张建霞非常重视思想引领,她相信“一个人的思想改变了,境界提升了,工作不用催也能做好”。为此,她带领全体教师开展“三个一行动”——每周一次“读书分享”活动、每月一次“学习身边的人”座谈活动、每学期一次主题演讲活动,让教师们以师德立身,努力活成一束光,温暖别人,感染别人。
比如,每周一次“读书分享”活动。三年来,作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的张建霞在导师的建议下读了很多书,如《聚焦式观察:儿童观察、评价与课程设计》《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》《儿童的一百种语言》等。在阅读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,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,越来越理解幼儿教育对一个孩子、一个家庭、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。本着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”的原则,她和教师们一起读书,在阅读和分享中沉下心来,感悟教育。为了提高教师阅读的质量,避免无效阅读,她还和老教师在分享活动中教大家如何阅读,如何做读书笔记,如何分享。教师们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。
近日,教师王杰在“读书分享”活动中说道:“我再次读《游戏·学习·发展——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》又有新的收获,在游戏中我们要意识到儿童并不是时时刻刻需要我们保护、关照、被动的弱者,只有停下来安安静静地观察和倾听儿童,才可能不断调整对儿童的看法……才能更好地‘从游戏中发现儿童’,从而带着敬畏的态度和眼光向儿童学习。”
教师们在读书、分享中成长,在成长中实践,齐河二幼形成了“学习—反思—调整—提高”的学习氛围。
专业引领,享受幸福
着眼教师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,有的放矢地促进教师发展。对于新教师、青年教师、骨干教师、专家型教师等不同的发展需求,张建霞会主动与大家沟通,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、学习与锻炼的机会。
以新入职的教师为例。考虑到新教师刚来,对幼儿园不够了解,张建霞会不定期地与他们进行交流,向他们介绍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和文化,询问他们的成长期待以及在专业和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,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在张建霞眼中,这些新老师就是一群可爱的孩子,作为齐河二幼的大家长一定要关心他们,倾听他们的心声,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,早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。
2013年来到齐河二幼的李荣老师,并非学前专业出身,刚来时工作中处处碰壁。张建霞发现她为了弹琴急得直哭时,跟她说:“李荣,你有哭的这个劲,我相信你什么事都能干好。”然后为她找来了园里的钢琴老师,进行师徒结对,帮助她提升弹琴技能。发现李荣很有文采,幼儿园里举办活动时,张建霞就会让李荣参与、主持,李荣也慢慢地找到了自信、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成功胜任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角色。在张建霞的关爱下,李荣不断成长,在班主任教师中出类拔萃,逐渐成为齐河二幼的优秀后备干部,2021年9月更是成为东海玉景园分园的执行园长。一路走来,李荣说:“是园长给了我信心,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!是齐河二幼给了我机会,让我有了第二个家!”
在教学实践中成长,培养研究型教师。张建霞深知,教师只有通过在教学实践才能获得成长。因此,她经常深入教学一线,捕捉教师的成功经验,了解他们的困惑。面对教师的困惑,她与教师一起反思、商讨,帮助教师总结和提升经验;鼓励教师大胆思考,在一遍一遍地尝试中提升业务水平;集全园力量,智慧众筹,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。在齐河二幼,问题式教研成为一种习惯,体验式教研成为一种常态,主题式教研贯穿于一日活动中,教师也逐渐走向研究型教师的发展道路。
荣获德州市优质课评选第一名的马晓洁老师,以前毫无幼儿教学经验,对如何组织好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充满困惑。发现问题后的张建霞曾多次对她说:“晓洁,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是老师的根,读懂孩子是老师的本。一定研教材、研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、研孩子,打基础。”另外,张建霞经常带着业务园长、骨干教师帮她磨课,带她感受教学活动背后的精妙。马晓洁已经从原来的新手教师向着研究型教师转变。
一分耕耘,一份收获。在张建霞的带领下,近几年来,齐河二幼不断涌现出德州名师、德州名班主任、齐鲁幼师之星等优秀教师,也先后获得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、山东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、山东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、德州市“一校一品”党建品牌先进单位等荣誉。
打造幸福课程让孩子更幸福
“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。对孩子们来说,游戏是他们体验幸福感、获得快乐的最好方式,没有比游戏更有趣、更重要的活动了。”齐河二幼作为山东省游戏实验园,张建霞与老师们将游戏融入课程,让孩子们在幸福课程文化的浸润下,幸福地长大。
归还环境创设权利,让孩子的自主游戏更自主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指出,“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,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,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。”为了更好地引发、支持幼儿的游戏,张建霞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:“如果我是孩子,我最想去哪个区域玩?”“这些游戏材料可以怎样玩出新花样?”孩子最喜欢玩什么,孩子自己最清楚。因此,在齐河二幼,教师蹲下身来问孩子是最常见的情形。
齐河二幼总园刚搬入新园时,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舒适、自然、温暖的环境,张建霞就带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院子散步,边走边问孩子们:“你们想要什么样的游戏环境?”倾听孩子们的想法,将环境创设的自主权还给他们。听到孩子们说想玩沙,张建霞就将院子东南角的一片草地改建成沙池,选用的沙子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细沙。发现孩子们喜欢亲近自然,除了各区域的材料尽可能选择天然材质,张建霞还开辟出一片种植区、小水渠,让孩子们体验植物种植、照料与收获的快乐。知道孩子们喜欢在户外玩“过家家”,张建霞特意请师傅在院子南边垒了一个土灶,并提供了桌子、案板等,孩子们现在个个都是烧火小能手。
今年春天,中二班的孩子们就在户外生活区完成了一次“蒸野菜”的游戏。故事是这样的:一天,正在种植区观察蔬菜长势的孩子们意外发现了野菜(面条菜),在得知野菜可以吃后,纷纷表达了“想吃”的意愿。教师抓住教育契机,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。于是,他们拔了菜后,从种植区转移到生活区,在经历择菜—洗菜—借面粉—找柴火等一系列操作后,终于用土灶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——蒸野菜。虽然味道不够美味,但是孩子们吃得开心,生活经验也更丰富了。
张建霞对孩子自主权的尊重,也影响着教师。走进活动室,记者发现每个班级的区域设置、桌椅摆放、主题墙布置等都各不相同,但有一个共同点:班级环境都是孩子们自己讨论、布置的。在这里,孩子就是环境创设的主体。
在这舒适、自然、温暖的环境里,孩子们的学习品质和探究能力不断提升,游戏也更加自主和有深度了,进而幼儿园也逐渐构建起了自然、沙水、建构、生活、民间等系列自主游戏课程。幼儿园的自主游戏典型经验甚至曾在中央电视台、学习强国、齐鲁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。
深挖本土资源,传承历史文化
“一河一陶一贤人”是齐河历史文化的写照,其中,“一陶”即黑陶,是齐河辉煌文明的象征。本着“黑陶文化要从娃娃抓起”的宗旨,齐河二幼作为黑陶文化传承人实验基地,定期举办黑陶文化实践培训活动,在探索和实践中构建了艺术特色课程之趣味黑陶。
周六早上,大班全体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,早早地来到了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,从一张张的笑脸上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期待这次的活动。“黑陶,是在公元前2500年—公元前2000年出现的一项陶艺技术,在地下被埋藏了四五千年,直到1928年在山东龙山镇被首次发现……”走进艺术馆,伴随齐河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传承人刘璇老师的声音响起,黑陶的面纱缓缓打开。孩子们一边安静聆听黑陶的发展历史,一边欣赏造型各样的黑陶艺术品,感受着黑陶的艺术美。来到制作体验区,孩子和家人在刘璇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。不得不说,这次活动不仅孩子玩得开心,家长们也是十分尽兴,连连感慨道:“都到这个年纪了,又能玩到小时候的泥巴,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啊!”
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,但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艺术探索活动仍在继续。“小朋友们,今天让我们来玩泥巴吧,可以怎么玩呢?”“这些瓶子和葫芦都光秃秃的,不太漂亮。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泥巴把瓶子和葫芦装饰得更好看呢?”“谁可以用泥巴捏出好看的造型呢?”……伴随教师的引导和材料的丰富,孩子们在搓搓捏捏中对泥巴的特性了如指掌,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《泥塑长城》《生日蛋糕》等作品纷纷诞生,泥巴成为他们新的表征工具。
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的观察力、想象力、动手能力、创造力等有了质的提升,他们也更大胆、自信了。每次齐河举办“大众制陶比赛”,孩子们都踊跃报名,其中6名小朋友的作品还入选了“山东省首届青少年陶瓷艺术大展”,被送往山东省美术馆展览。
“这几年,我们一直在做幸福教育,开发幸福课程,虽然中间也遇到过困难,但是看着孩子们在幼儿园放肆地笑,尽情地玩,老师们也都成长起来了,我们也感到很幸福。”采访最后,张建霞笑着对记者说道。
爱在左,责任在右。张建霞坚守初心,一路前行,把幸福的种子撒播在教师和孩子的心田,用爱温暖了齐河二幼大家庭,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一生只为一件事”。幼教路上,凡是她走过的地方,总能嗅到幸福的花香。